——2023年12月25日在南安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現將南安市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及2024年預算草案提請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南安市撤縣立市30周年,三十載砥礪前行,三十載新程再啟。今年以來,市財政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跟市委、市政府“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部署,圍繞全市“強產業、興城市”發展布局,聚力“項目奮戰年”要求,積極應對復雜經濟形勢和超預期減收增支的嚴峻壓力,靠前實施各項財政政策,強化財政資源統籌,全力保障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需要,為推進強市目標提供堅實的財力保障。全年經濟運行態勢持續向好,財政運行平穩,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
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130000萬元(預計數,下同),比上年增加128411萬元,增長12.8%,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37000萬元,增長8%,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2.4%。稅收返還收入23722萬元,上級轉移支付81643萬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03894萬元,調入資金62050萬元,追減年初預算64916萬元,上繳中央財政收入393000萬元,上解上級財政113426萬元,安排穩定調節基金25000萬元,本級安排財力934799萬元,加上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債券29727萬元,相應安排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64526萬元。
1.主要收入項目執行情況
增值稅518000萬元,增長34.1%;企業所得稅143125萬元,增長7.6%;個人所得稅54375萬元,增長45.9%;非稅收入228200萬元,增長7.3%。
2.主要支出項目執行情況
2023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堅持優結構、保重點的原則,積極貫徹財政支出效率,增強重點領域重大戰略任務財政保障,主要科目具體完成情況如下:
城鄉社區支出43534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增長70.2%。主要用于:支持城市更新、新區組團、交通通達、市政設施建設、老舊小區改造配套、水環境治理、生活垃圾分類運轉、通信基礎建設、農村風貌管控、農村改廁后續管護規范升級,持續優化城鄉資源布局。
農林水支出71906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增長68.9%。主要用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試點村和實績突出村建設,支持高標準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實施農業“五新”推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保障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水庫移民項目建設、中小河流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加大林業建設投入,實施城鄉綠化提升工程,激活綠色生態產業,持續推進林業高質量改革發展。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20076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增長2.9%。主要用于:逐年提高社會保險待遇,強化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保障,支持殘疾人意外傷害保險,扶持殘疾人自主創業,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落實養老領域惠民生補短板項目;落實穩崗穩就業,落實創業貸款貼息和就業補助政策。支持各類創業補貼、職業培訓補貼、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建設、社保補貼等就業促進措施。
衛生健康支出82026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下降3.6%。主要用于: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支持基層醫療機構運轉保障,推進公共醫療衛生機構新擴建以及村級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持續加大醫療衛生人才培育。
公共安全支出52553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增長1.4%。主要用于:支持完善提升城市安全信息系統,推進智慧安防小區建設,加強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整治、實施農房保險制度和開展自然災害公眾責任保險、農村公路災毀保險,開展電信網絡詐騙專項治理、掃黑除惡常態化。
教育支出308053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增長20.3%。主要用于:完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推動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支持中小學和幼兒園校園校舍建設和添置設備,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職業教育能力建設,提升高等教育質量,推動教育事業新突破、新發展。
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14080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增長97.5%。主要用于:開展基層文化館建設、文物安全保護項目、傳統戲曲進基層文化惠民工程,五館一站免費開放,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扶持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加大旅游宣傳推廣;打造村居(社區)全民健身路徑,支持公共體育場地、社會標準足球場地等全民健身設施建設。
科學技術支出21560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增長14.1%。主要用于:落實高新技術產業獎勵和企業研發經費分段補助,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持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支持科技人才培養、知識產權運用支撐體系建設、科技普及宣傳及科技創新平臺構建。
節能環保支出2989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增長91%。主要用于:支持實施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加強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推動農村污水管網建設、城鄉公廁新建改造,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等工作。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政府性基金收入571400萬元(含新增債券254400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增長5.6%;政府性基金支出571400萬元(含調出基金60000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 %,增長3.3%。
1.主要收入項目執行情況
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1500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
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收入300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98200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
彩票公益金收入4000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
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10000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
污水處理費收入3000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
新增專項債券收入254400萬元。
2.主要支出項目執行情況
國有土地收益基金安排的支出1500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 %。
農業土地開發資金安排的支出300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安排的支出189340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
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4000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
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安排的支出10000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
污水處理費安排的支出3000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
調出基金60000萬元。
債務付息支出48500萬元。
債務發行費用等支出360萬元。
其他政府性基金及對應專項債務收入安排的支出254400萬元。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主要收入項目執行情況
2023年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7050萬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00%。
主要支出項目執行情況
2023年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5000萬元,完成預算的100%,安排用于國有資本運營與國企改革、提升國企搶險救災能力、國企技術改造及配套設施建設等。調出資金2050萬元。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主要收入項目執行情況
2023年社會保險基金收入134623萬元,其中: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70444萬元,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基金64179萬元。
主要支出項目執行情況
2023年社會保險基金支出112811萬元,其中: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52175萬元,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基金60636萬元。
五、“三?!敝С霰U锨闆r
2023年我市“三保”支出預算安排518955萬元,其中:保工資229992萬元、保運轉10539萬元、保基本民生278424萬元。2023年,全市預計“三?!敝С?59067 萬元,其中:保工資333889萬元、保運轉15826萬元、保基本民生309352萬元,“三保”保障責任落實較好。
六、地方政府債務情況
2023年省財政廳核定我市地方政府債務限額2525894萬元(其中:新增債務限額284127萬元),我市地方政府債務余額2385380萬元,其中:一般債務908122萬元,專項債務1477258萬元,債務余額在省財政廳核定的政府債務限額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上述全年預算執行情況是根據2023年財政快報數匯報。待決算編制匯總后,將會有所變動。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規定,本級決算草案再報請市人大常委會審批。
七、落實市人大預算決議工作情況
2023年市財政局認真落實市第十八屆人大第三次會議決議要求及市人大常委會的審查意見,緊盯短板弱項,突出問題導向,狠抓工作落實,以保促穩,以穩促進,切實抓好財政收支管理,努力防范債務風險,促進財政高質量發展,推動南安市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
1. 緊扣加力提效,搶先抓早打造強市“引擎”
一是加快企業轉型步伐。全年撥付兌現47929萬元賦能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和綠色化發展,穩步推進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和節能和循環經濟補助項目,加碼發力“數控一代”智能化提升,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建立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以及引導450家企業“上云上平臺”,鼓勵中小微企業梯度培育和入規升級,推動全市企業對標先進發展超越。
二是強化科創引領支撐。強化梯次培育,加強創新主體打造,著力筑牢科技創新發展“硬支撐”,投入8605萬元落實企業研發經費分段補助(R&D)、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和科技特派員隊伍建設等科技惠企政策,全市現有高新技術企業309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7家 、單項冠軍企業13家、科技小巨人企業123家;投入1873萬元支持技術攻關“揭榜掛帥”、集聚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和華南師范大學(南安)綠色低碳創新中心、南安華大石材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中心實質運行,提升成果轉化平臺載體功能。
三是提升產業發展層級。圍繞構建“4+2”產業體系加強政策的精準供給,優化構筑產業生態,成立總規模48億元的產業引導基金,支持主導產業做大做強、新興產業做優做精,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謀劃石材陶瓷、水暖閥門衛浴、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等產業生態集聚帶。全力保障重點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的資金需求,深化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試點建設一批“工業上樓”園區,力爭產業強鏈補鏈重大突破。
四是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建立項目謀劃常態化儲備制度,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央預算內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等項目儲備和資金爭取工作,積極爭取高質量發展融資專項,有力支持武榮大橋、南安市高端裝備制造園基礎設施及配套、南安市石井鎮生活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堅持資金、服務、政策等財政要素跟著項目走,持續強化資金保障,加速項目落地,著力增強項目建設動能。
五是創新財政支持方式。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繼續加大項目投資力度,統籌運用PPP模式,嚴格按照項目合同約定兌現海峽科技生態城A片區、“兩溪一灣”、安全生態水系綜合整治工程(一期)等政府支出責任33577萬元,推動項目良性運作;充分發揮專項債券拉動投資作用,優化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加快債券發行使用,支出進度較往年明顯加快,對擴投資、穩增長發揮重要作用。
2. 緊扣減負增能,多措并舉疏通營商“梗阻”
一是增強市場主體活力。全面對接落實國家穩經濟政策,貫徹實施南安市26條保障措施和《南安市鞏固拓展經濟向好勢頭一攬子政策措施》,筑牢政策資金池,保障政策持續平穩運行;持續做好減稅降費政策跟蹤落實工作,梳理稅費支持政策項目及受益面清單,突出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特困行業的支持,打好“退、緩、免、減”稅費組合拳。
二是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建立完善“政銀企擔”融資對接機制,向上推送有融資需求企業415家,授信金額116億元;指導企業對接福建省提質增產爭效專項資金貸款,幫助256家企業獲取專項貸款8億元;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增信作用,服務企業超400家,新增融資擔保8.5億元。
三是優化營商服務水平。強化要素保障服務,通過對水電氣、土地、房租等要素補助,降低運營成本,助力全市企業“輕裝快跑”;通過免收投標(響應)保證金、降低履約保證金、預留采購份額、價格評審優惠、優先采購等措施,提高中小微企業在政府采購中的份額,全年政府采購授予中小微企業合同金額3700萬元,占全市政府采購金額80%。
3. 緊扣保障支撐,精心謀劃加速城鄉“蝶變”
一是聚力打造鄉村振興樣板。抓好糧食安全穩根基。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撥付4863萬元落實惠農補貼政策,主要用于兌付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及高標準農田建設獎勵,細化春播旱糧生產任務,促進糧食產業鏈深度融合,筑牢糧食穩產保供、提質增效根基。發展特色產業蓄動能。整合農業產業資金21365萬元創建一批鄉村振興試點示范,扶持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強鎮,發展一批精品培育農業品牌,打造一批數字農業示范基地和農業產業化共富聯合體,做足做好“土特產”文章。強化聯農帶農促增收。統籌各級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專項資金6141萬元,助力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脫貧人口發展生產穩定增收,支持補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基礎設施短板、雨露計劃、應急救助、落實對口幫扶資金等項目,擘畫“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二是服務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布局一批強健城市“筋骨”的基礎設施項目,投入27277萬元完善路網交通建設,加快打通斷頭路,推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推動市區南環路、北外二環路等重點外部環線建設,以國道324改線工程等重點交通項目為抓手,打通南北向發展主軸,推動綜合交通提級擴能;加大力度支持國土空間專項規劃、城鄉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城市道路維護及橋梁安全檢測、排澇治理、通信基礎建設、老舊小區改造配套等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支持城市更新提質。
三是穩固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多渠道籌集城市建設資金,撥付43034萬元持續推進北山片區、城東片區、羅東銀河社區等城市片區更新改造項目,支持智慧城市管理運行、城市綠色共享空間、聚城暢通、風貌管控、口袋公園城市等領域城鄉品質提升,安排夜景燈光日常維護費用、市區夜景亮化工程建設資金、路燈電費等運行費用等,全面提升城市顏值品質。
4.緊扣惠民有感,用心用情答好民生“試卷”
今年以來,市財政聚焦群眾關心的就業、醫療、教育等“急難愁盼”問題,以組織實施39件重點民生實事項目為抓手,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民生愿景轉變成幸福實景。全市民生支出765000萬元,增長1.3%,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7.9%。
一是聚焦均衡發展,教育體系日臻完善。著眼學前教育,確保幼有所學。安排補助資金2443萬元著力擴大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覆蓋面,支持示范性幼兒園創建工作;著眼助學保障,確保難有所助。完善各學段學生資助制度,全年資助學生37102萬惠及276674人次,托底保障困難家庭學生平等受教育權利;著眼設施建設,確保學有所教。統籌各級專項資金18378萬元用于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中小學校舍安全保障長效機制及中心城區教育資源整合提升等,支持109所義務教育學校擴容改造、校舍改擴建、更新中小學校教學一體機設施設備和補齊教育技術短板等,推動“教育提升工程包”建設,南安市第八小學、南山實驗小學、江北實驗小學3所新辦學校建成投用,新增學位4860個。
二是聚焦群眾就醫,醫療服務增效擴圍。夯實基礎服務網。持續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優化醫療資源合理布局,多渠道籌集資金26000萬元支持醫療機構建設及硬件保障,持續加大對公共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的保障力度,推動市醫院新院區(上海大學附屬南安醫院)、市疾控中心新院區投入使用,加快梅山和官橋衛生院新院區等醫療衛生機構項目;筑牢人才保障網。落實公立醫院緊缺及高學歷崗位財政補助政策,撥付13989萬元用于保障醫療機構人員工資待遇發放和支持引進培養高層次衛生人才隊伍,推動全市醫療水平整體提升;密織醫保覆蓋網。積極構建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補充醫療保險等共同發展的醫療保障機制,安排補助資金34245萬元將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提高到每人每年640元,將城鄉低保對象、農村特困人員、重點優撫對象、重度殘疾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低收入部分人群等困難群體納入即時結算醫療救助范圍。
三是聚焦居民就業,增收渠道持續拓寬。加大投入保就業。安排各類就業創業補助資金4849萬元,引導創業帶動就業,支持崗位開發,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突出抓好困難群體就業,全力穩住就業“壓艙石”;優化政策促就業。繼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落實一次性穩就業獎補,做好“涌泉行動”畢業生就業創業生活補助發放工作,牢牢穩住就業“基本盤”;強化技能幫就業。支持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職業技能隊伍素養,增強勞動者適崗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為提技能、穩就業、促創業、防失業提供資金保障。
四是聚焦重點群體,社會保障堅實可靠。發揮救助政策穩定功能。全力完善城鄉低保制度,提升兜底性民生支撐,城鄉低保標準穩步提升至每人每月900元,特困人員供養標準也相應提高,現有分散供養基本生活標準達到每人每月1170元,集中供養基本生活標準每人每月1755元,全市共發放城鄉低保金(含特困)15840萬元,享受對象達21678人。兜底困難群體住房保障。持續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建設,具體包括貧困殘疾人住房建設和農村低保戶、困難計生家庭安居房建設;落實優撫對象安置工作。統籌做好各類優待金、補助金發放工作,兌付相關優撫項目資金共計14689萬元,涉及發放11564人,不斷提高優撫對象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
五是聚焦銀發需求,養老服務優化提升。落實城鄉養老保障制度。撥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資金21612萬元將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160元,投入2095萬元為3萬名80周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補貼和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對經濟困難失能老年群體發放護理補貼和基礎居家養老服務補貼;提高養老服務供給能力。積極推進鄉鎮敬老院“公建民營”模式,打造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推進居家養老信息化平臺和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建設,今年來共建設1個物業+養老項目,6個城鄉居家養老服務站(幸福院)和9個長者食堂,滿足老年人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守護幸?!跋﹃柤t”。
六是聚焦文體旅融合,群眾生活提質升級。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安排補助資金5616萬元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加快“百姓書房”、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文化地標高品質建設,支持“四館一站”免費開放、文物保護工程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進南安文廟復建、鄭成功紀念館改陳布展、“成功故里 武榮芳華”等文藝演出活動。培育特色體育發展優勢。加大全民健身活動場地設施建設的資金保障力度,統籌2115萬元支持校園足球發展、省中學生足球聯賽、省自行車聯賽總決賽、泉州市第十二屆運動會、全國皮劃艇激流回旋錦標賽等各類精彩賽事,進一步擦亮“奧運冠軍之城”的金字招牌。促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以更大規模、更具水平的財政供給賦能文旅深度融合,統籌文旅發展資金13215萬元支持全域旅游品牌營銷及市場推廣和建設金淘鎮全域生態旅游提升項目、成功文化產業園等一批公共文化和文體旅綜合體項目,激活文旅融合經濟增長點。
5.緊扣穩存育新,千方百計做大財力“蛋糕”
一是深入挖掘增收潛力。把稅源建設和經濟發展作為頭等大事抓牢抓實,壓實主要收入部門主體責任,調動相關主體組織收入積極性;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形勢、財稅政策變化等因素,加強對財政收入走勢的前瞻性研判,緊盯重點行業、重要企業收入變動情況,強化定時調度和時點分析,準確把握組收工作的關鍵發力點,鉚足干勁興產業、推項目、抓招商、扶企業、促消費、穩園區,培育涵養優質稅源,做大經濟“總盤子”,夯實財政收入增收基礎。
二是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圍繞政府性投資項目,積極向上爭取免抵調增增值稅58500萬元,爭取上級??詈娃D移支付補助資金345970萬元,常態化將中央直達資金116832萬元即時分配下達并抓好跟蹤監測。全年爭取轉貸地方政府債券額度284127萬元,其中:新增一般債券29727萬元,新增專項債券254400萬元,惠及我市40個重點建設項目。
三是加大存量盤活力度。堅持穩存量與擴增量雙向發力,加大存量資金盤活力度,全面貫徹存量資金“定期清理、限期使用、超時回收”制度,對超期未予使用的財政存量資金及時收回統籌用于“三保”等基本民生領域,全年盤活存量資金共計1598萬元,有效增強財政統籌能力,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6.緊扣除險清患,嚴字當頭牢守安全“主線”
一是守牢“三?!憋L險基線。持續完善事中“三保”動態監控、事后應急處置的風險管控長效機制,堅持落實“三保”月報制度,加強分析調度,強化庫款風險預警,特別加強對土地出讓收入和專項債使用、還本、付息的測算,科學統籌重要節點庫款調度工作,對可能存在的“三?!敝С霰U巷L險,做到有措施、能應對,兜牢全市各級“三?!被€,確保財政運行平穩可持續。
二是守牢債務風險底線。將政府債務還本付息納入預算管理,按時還本付息,確保政府信用;嚴格落實限額管理,將政府債務余額牢牢控制在省財政廳核定的政府債務限額內,債務風險整體可控;持續落實財政部對隱性債務變化情況進行全口徑債務月報監測制度,全年多渠道籌集資金化解政府隱性債務39895萬元。
三是守牢金融風險紅線。加強信貸風險監測預警和不良風險全盤調度,做到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對風險企業采取“分批暴露、有序處置”的方式,建立銀行機構信貸風險旬報機制,健全金融機構良性退出工作機制,對重點風險企業制定幫扶方案,引導銀行機構通過核銷、打包轉讓等方式處置不良貸款9億余元。
四是守牢災害風險防線。多措并舉加強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資金保障,助力防范化解重大災害風險。下達資金813萬元織密自然災害保險安全網,重點用于支持購買政策性農房保險、平安家庭惠民保險(社會治安綜合保險),增強群眾應對風險的能力,投入自然災害避災點建設資金110萬元,完成22個災害避災點提升建設;全力打贏“杜蘇芮”臺風防御戰,統籌調度自然災害救災資金9316萬元專項用于“杜蘇芮”臺風應急搶險救災、受災群眾救助以及災后恢復重建,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7.緊扣主動求變,實字托底構筑改革“高地”
一是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落實市對鄉鎮(街道)財政資金轉移支付機制,全年兌付鄉鎮財政體制分成補助資金6392萬元,充分調動鄉鎮(街道)當家理財、培植財源的積極性;堅持量入為出,明確支出標準,聚焦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領域,科學合理調度資金,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把好“關口”壓減一般性支出,從嚴、從緊、從實、從細安排預算。
二是持續深化預算績效管理。突出績效管理核心,扎實開展財政重點績效評價,精選評價項目,突出問題導向,聚焦市委、市政府重點關注和關系重大民生、社會公益性較強、社會關注度較高等方面,進一步拓展評價內容,優化評價方式、提升評價質量,選取6個項目開展重點績效評價,涉及資金13852萬元,涉及教育、民生、鄉村振興等領域。
三是全力推進政務公開工作。全面公開政府預決算、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決算,更大力度“曬賬本”,強化陽光透明新形象。指導預算單位細化具體的公開預決算內容,及時公開并確保公開內容的完整性、規范性、準確性。通過第三方機構采用軟件對比審核、財政復核的方式,多重保障預決算公開質量水平。今年福建省財政廳通報預決算公開情況,南安市位獲全省第5名,泉州市各縣(市、區)除市本級外第2名的歷史最佳成績。
四是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將政府采購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健全內控機制提升政府采購營商環境,助力中小企業發展。全年貨物、服務類政府采購總成交金額46368萬元,比預算48300萬元節約資金1932萬元,節約率為4%,其中網上超市日常通用類產品在線采購完成782筆交易,成交金額2911萬元,實現高效便捷、全程陽光采購。
五是構建高效預結算審核機制。認真履行政府投資評審職責,優質高效服務好政府投融資項目建設,積極推進政府投融資項目預結算審核工作再上新臺階。全年累計辦結112個預(結)算審核項目,共核減政府投融資工程預(結)算64047萬元,其中:辦結預算審核項目58個,綜合核減造價35109萬元,核減率11.5%;辦結結算審核項目54個,審定結算價181038萬元,核減28938萬元,核減率13.8%。
2023年南安市財政職能作用有效發揮,全市財政運行平穩有序,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財政運行管理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需要重點關注并加以解決:積極財稅政策的回補效應暫未全面顯現,財政收入難以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支出的剛性壓力持續增加,財政運行的“緊平衡”狀態還將持續,此外,近年處于化債支出高峰期,債務風險防范的壓力進一步加大。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些問題,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2024年預算草案
2024年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升積極財政政策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增強預算統籌調配能力,提升重大決策部署、重大項目、重點工作、重大工程、重要事項財力保障,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著力穩住回升向好態勢,努力推動南安發展再上新臺階、再創新佳績。
一、一般公共預算安排情況
1.2024年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按1200000萬元編制,增長6%,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781200萬元編制,增長6%。扣除上繳上級財政110055萬元,加上稅收返還收入23722萬元、上級一般性轉移支付44233萬元,本級可安排財力預算739100萬元。加上從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25000萬元、從政府性基金調入70000萬元、從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3000萬元,相應安排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37100萬元,財政收支平衡。上級專項轉移支付支出83490萬元,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20590萬元。
2.“三?!敝С鲱A算情況:根據標準和范圍測算的“三?!辟Y金需求共450225萬元。2024年全市“三?!敝С鲱A算453833萬元,其中:本級預算安排402296萬元,上級轉移支付安排51537萬元,預算安排可以保障“三?!敝С鲂枨蟆R皇潜9べY,其中:根據標準和范圍測算的資金需求為267821萬元,本級預算支出267821萬元;二是保運轉,根據標準和范圍測算的資金需求為12362萬元,本級預算支出12362萬元;三是保民生,根據標準和范圍測算的資金需求為170042萬元,實際安排支出173650萬元,其中:本級預算安排122113萬元,上級轉移支付安排51537萬元。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情況
2024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370900萬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54000萬元、彩票公益金收入3900萬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10000萬元、污水處理費收入3000 萬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70900萬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安排支出203879萬元、彩票公益金支出3900萬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安排支出10000萬元、污水處理費支出3000萬元、債務付息支出57405萬元、調出基金70000萬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務發行付費支出476萬元。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情況
2024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0000萬元,安排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7000萬元,主要根據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需要,統籌安排用于投融資管理、技術改造、設備升級、市場開拓等支出。調出資金3000萬元。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安排情況
2024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144008萬元,其中: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78767萬元,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基金65241萬元。
2024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124176萬元,其中: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59923萬元,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基金64253萬元。
五、堅持依法理財,抓好2024年預算執行
為實現2024年預算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堅持穩中求進,穩步增強財源發展動能
加強培植稅源。財稅部門積極配合、協調全市各部門單位,緊盯重點納稅企業,加大服務力度,特別是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后稅收增長潛力較大的企業,確保稅源穩定,應收盡收;依托各項產業扶持政策,通過招商引資吸引更多優質企業落地,多措并舉培植稅源,夯實稅收基礎,保障財政的可持續性發展。積極向上爭取資金。積極爭取轉移支付補助以及政府債券收入,強化要素保障,精心做好項目策劃、包裝和儲備工作,積極對接上級部門,形成合力,高位推動項目資金爭取工作,積極撬動社會資本投資,不斷夯實壯大綜合財力,全力彌補重點建設和財政收支缺口。加大資金統籌力度。釋放財政資源潛力,加快國有資源資產、存量資金等盤活力度,加快土地出讓進度,搶抓政策機遇,推動主管部門加強項目謀劃儲備,全力拓寬收入來源。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以減稅降費為依托,持續發揮減稅降費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的政策效應,加大產業扶持力度,持續做好創業擔保貼息及獎補政策,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培育內生動力。
2.堅持有保有壓,促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切實兜牢“三保”底線。在預算管理工作中堅持“有保有壓、統籌平衡”的原則,優先安排“三保”支出,嚴格按照“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的順序做好支出保障,為全市社會事業的發展提供堅強的資金支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盡力而為,集中財力扎實做好民生保障,進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標準體系,保持民生支出增幅始終處于合理區間,調整資金用于保障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基本民生領域,努力增進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足感。強化績效管理。牢固樹立“管預算必須管績效、管資金必須重績效”的理念,全員抓績效、全面用績效,主動將績效理念、方法融入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的全過程、各環節,強化績效評價結果對預算安排的約束,對低效無效資金一律削減或取消,確保“好鋼都用在刀刃上”。
3.堅持精準施策,持續提高服務經濟水平
提高實體經濟發展質效。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發揮財政政策調控和對產業發展引導作用,綜合運用稅費減免、財政獎補、金融創新、政府采購等多種政策工具,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全力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充分利用“債貸組合”模式,利用融資擔保、貸款貼息、獎勵補助等方式,優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項目和在建項目,在打基礎、利長遠、補短板、調結構上加大力度,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持續激發消費潛力。全面落實擴大內需戰略,圍繞更好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統籌抓好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積極拓展賽事、展會等高端消費,加快培育新型消費。
4.堅持深化改革,全力夯實財政管理基礎
進一步嚴肅財經紀律。開展財經紀律重點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加大與審計等相關部門溝通,降低財政資金在撥付、使用過程中存在的潛在風險,增強審計監督實效,建立整改責任清單,健全審計整改跟蹤檢查機制,加強審計結果運用。推進預算一體化系統建設。以全面應用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為契機,優化功能模塊運行效率,將資產、債務、政府采購等融入預算管理流程,完善財政資金全流程閉環管理,落實財政風險管控,開展財政收支、庫款余額、專項債券、債務風險等運行監測,嚴守財政風險底線。持續深化政采“放管服”。持續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用好政府采購政策,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健全完善內控制度,合理確定采購需求,全面公開采購信息,加大力度簡政放權利企便商,放出效率、管出活力、服出便捷。
各位代表,任重道遠須策馬,風正潮平好揚帆?;赝?2023 年,我們力爭上游,財政工作穩中有進,較好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寄往 2024 年,我們信心倍增,市財政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的依法監督下,認真落實本次會議決議,繼續高標準嚴要求扎實開展各項工作,克難奮進、開拓創新,在新時代財政改革發展工作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為南安市續寫創新史、走好共富路作出更大貢獻!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