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號:QZ07923-0101-2025-00006
- 備注/文號:南霞政〔2025〕33號
- 發布機構:南安市霞美鎮人民政府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3-11
各村委會,鎮(市)直有關單位:
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理念,切實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準備,減少因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制定《霞美鎮2025年汛期地質災害群眾安全轉移應急預案》,請認真組織實施。
南安市霞美鎮人民政府
2025年3月11日
(此件主動公開)
霞美鎮2025年汛期地質災害群眾安全轉移應急預案
為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御群眾轉移避讓工作,認真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充分調動各有關部門防災減災的主動性和聯動性,盡最大限度減輕災害的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結合本鎮地質災害的具體情況,特制定本預案,具體內容如下:
一、編制依據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福建省汛期地質災害防御群眾轉 移避讓工作規定》(閩政辦〔2017〕62號)等有關文件精神及《南安市自然資源局關于切實做好汛前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的函》(南資源函〔2025〕115號)有關要求,特制訂本預案。
二、地質災害分布情況
我鎮現有地災隱患點3處,威脅居民2戶11人;在冊管理的 高陡邊坡2處,威脅居民1戶7人,詳見下表:
序號 |
統一編號 |
坐落 |
名稱 |
類型 |
威脅對象 |
1 |
350583010310 |
霞美鎮長福 村八尺嶺 |
王家泉屋 后滑坡 |
地災 隱患點 |
1戶2人 |
2 |
350583000130 |
霞美鎮金山 村5組 |
吳文助等房 后(已搬遷) 滑坡 |
地災 隱患點 |
0 戶 0 人 |
3 |
350583010361 |
霞美鎮仙河 村東清3組 |
江文景屋 后滑坡 |
地災 隱患點 |
1 戶 7人 |
4 |
350583120218 |
霞美鎮仙 河村4組 |
王烏鼻屋側 高陡邊坡 |
高陡 邊坡 |
1 戶 7 人 |
5 |
350583120219 |
霞美鎮沃 柄村6組 |
洪世義等屋 后(已搬遷) 高陡邊坡 |
高陡 邊坡 |
0 戶 0 人 |
三、地質災害防治情況
(一)搬遷避讓
對工程治理投資過大或治理后仍不能有效消除隱患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高陡邊坡,鼓勵搬遷避讓、異地集中安置。
我鎮地災隱患點和高陡邊坡中,已搬遷避讓并另行安置的共有2處,分別為:金山村5組吳家從、6組吳文叢等2戶屋后滑坡,受威脅房屋2棟;沃柄村6組洪世義屋后高陡邊坡,受威脅房屋2棟,現已拆除1棟。剩余未拆除的受威脅房屋共計3棟,金山村委會、沃柄村委會及相關村駐村人員要做好溝通工作,積極動員勸說戶主自行拆除,資源所要做好拆除地災搬遷安置工程舊房屋補助資金申領等工作,財政所配合做好補助資金發放工作。
(二)工程治理
一是對位于村、鎮規劃區內,因自然因素引發、危險性大、 威脅人口多、造成經濟損失較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高陡邊坡,積極協調溝通,組織實施工程治理。
二是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按照“誰引發、 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方組織治理并承擔治理所需費用。
三是學校、醫院、住宅小區等人員密集點,由于未履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與主體工程“三同時”原則,未按技術規范建設擋土墻、護坡而造成地質災害隱患的或高陡邊坡的,應責成有關單位完善防范措施,及時采取工程措施治理。
(三)降險處理
對危險性、威脅性較小的小規模地災點和房前屋后不穩定高陡邊坡,根據群眾意愿組織實施降險處理,消除地質災害隱患或降低地災危險性。目前,我鎮仙河村江文景屋后滑坡已進行簡易工程治理,但因尚需改進,未通過專家審核,仙河村委會、駐村人員及資源所要繼續督促戶主按照專家意見加大整改力度,切實排危降險,爭取盡快提請上級核銷地災點。
四、應急響應
(一)應急準備
做好應急準備工作。受地質災害威脅的各村應做好必要的應急處置物資儲備,明確信息指令的傳遞人員,并定期組織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確保信息傳遞暢通、轉移路線明晰、避讓場所安全、保障措施完善。
(二)災情險情報告
發現地質災害險情或者災情的單位和個人,應立即采取必要 措施,并按就近原則向所在村委會、鎮政府或資源所報告。
相關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立即派人趕赴現場進行調查,協調 有關部門及人員采取措施防止災害發生或災情擴大,在必要時及時轉移群眾。村委會、駐村工作隊或資源所接到通知后應及時趕赴現場調查,并按照災情分級報告的規定,接到特大型、大型、中型災情的報告,要盡快向上級政府或自然資源局口頭報告,其后報送詳細情況,并在災情、險情有新變化時,及時續報。
(三)搶險救災
地質災害災情、險情發生后,鎮政府和各村委會應立即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災(險)情所在地的村委會及駐村工作隊、相關單位應及時劃定危險區,設置明顯警示標志,組織做好人員轉移、災(險)情評估和救援工作。村委會應立即組織群眾開展自救、互救,協助維護社會秩序。情況緊急時,可以強行組織避險疏散。地質災害險情未消除前,被轉移人員不得擅自返回。
五、群眾安全轉移
(一)信息運行
依據本鎮地質災害點確定群眾安全轉移路線,由領導組長根據上級有關防治抗災布置要求,及時召開緊急會議,部署有關精神,由陳文偉副組長組織具體實施,政府辦公室及有關部門24 小時安排值班。各村負責人在接到信息后馬上通知本村的具體地質災害點人員做好安全轉移工作。
(二)安全轉移信號
由各村負責人和掛鉤村領導及各駐村工作組按照地質災害點的轉移路線,通知到各家各戶,并預先通知危險情況的信號。
(三)轉移路線安排
1.根據各村及各地災點的實際情況,由各村對災害點逐個進行預先擬定,其中包括工作人員安排、疏散線路、轉移人員安置等內容。
2.鎮駐村工作隊、村負責人應深入受災轉移到安全地點的
群眾中及時處理具體工作,確保地質災害點群眾安全轉。
3.各村組織應急分隊,協助受災點群眾安全轉移。一是做好保安工作,二是協助抗災救災工作。
(四)注意事項
1. 遇有臺風暴雨時,各村負責人應嚴格按照本預案要求,逐戶轉移。
2.一旦發現新的地質災害點,應做好受災戶群眾的安全轉移,并及時上報。
3. 地質災害一旦發生時,必須組織群眾向災害點兩側方向轉移,嚴禁順滑坡方向轉移。
4. 警報解除后,各村應逐戶通知返回,并嚴密監視災害點的動態。
5. 監測制度:每年1—4月和10—12月為少雨季節,為正常時段,地質災害監測每月進行一次,每年4月1日至10月15日為汛期,每10天觀測一次,暴雨期間(連續強降雨)每日觀測1 次,當出現異常情況應每小時觀測一次。
六、警報解除
當險情排除后,由領導小組負責聯絡各駐村工作隊及各村負責人通知各家各戶或轉移到安全地帶的所有群眾,并嚴密監視日常動態工作。
七、組織保障
為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成立以下領導小組:
組 長:黃河水 鎮黨委副書記、政府鎮長
副組長:陳文偉 鎮黨群服務中心主任
梁森林 鎮黨委委員、霞美派出所所長
成 員:陳青松 鎮財政經濟辦公室負責人
陳發力 霞美國土資源管理所所長
葉丹丹 鎮黨群服務中心干部
陳艷春 鎮鄉村振興服務中心(水利)干部
周悅瀅 鎮綜合執法隊(安全生產)干部
潘增強 仙河村駐村工作隊長
黃銘藝 金山村駐村工作隊長
林曙光 張坑村駐村工作隊長
陳佳興 杏埔村駐村工作隊長
李金時 杏埔村駐村工作隊長
林立楓 玉田村駐村工作隊長
莊端紅 霞美村駐村工作隊長
葉妙陽 四黃村駐村工作隊長
陳文良 西山村駐村工作隊長
黃佳峰 長福村駐村工作隊長
葉亞宏 四甲村駐村工作隊長
王嚴肅 山美村駐村工作隊長
洪暾龍 溫山村駐村工作隊長
吳維航 邱鐘村駐村工作隊長
莊慶南 埔當村駐村工作隊長
盧景龍 梧坑村駐村工作隊長
張永和 沃柄村駐村工作隊長
王春文 仙河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黃小江 張坑村黨支部副書記
洪少強 杏埔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
傅秋陽 玉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陳朝陽 霞美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
黃聰海 四黃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
吳曉輝 金山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
傅育鋒 西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王進丁 長福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傅成實 四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李永紅 山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陳飛躍 溫山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
陳添平 邱鐘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
許鑫泉 埔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粘永進 梧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洪金忠 沃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黃云忠 霞美衛生院院長
黃文華 南安市交通綜合行政執法大隊一中隊中隊長
鄭永慶 霞美中心供電所所長
阮鴻輝 霞美廣電網絡服務站站長
附件:1.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分解表
2.地質災害點群眾安全轉移方案
3.地質災害防治預案網絡圖
4.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等級對應防災措施一覽表
5.地質災害災情和險情分級標準表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